×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东方龙腾

36 脑袋进水了

36 脑袋进水了

老徐头有着强烈的小农意识,舍不了家里的那些地。最后,胡澄涵开出了年资200两银子的高薪,又以公司名义出了一笔钱,让老徐头在家里多雇两个长工。

老徐头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老徐头上任后,雷厉风行,物色几个得力人手,四处打听哪里有人出售田地,同时组织无地流民和员工家属开荒无主土地。由公司给家庭困难的新来者,免费提供农具和作物种子。

按照胡澄涵的规划,买卖田地和开荒的优先顺序为:

一、吴淞江南岸(英租界将来扩展地域);

二、英租界内;

三、吴淞江河北岸,沿着黄浦江一直往北(将来的美租界,现北外滩);

四、英租界以西;

五、上海县城西、城北与英租界中间区域(将来的法租界);

六、黄浦江东岸,陆家嘴一带。

土地开发公司在英租界内购买土地的工作卓有成效,因为自从英国人划定租界之后,很多上海县人根本就不敢去洋鬼子的地盘上去劳作,怕大白天遇到洋鬼,很多地就那么荒了下来。

这个时候有不怕死的人上门来买地,给的价钱还算公道,遇到这样的孱头,还不赶紧把手里的地脱了手,错过了这村,可就没了那店了。

倒是在租界之外,就很难买到地了,很多人即使是破产,或者是被生活所迫,一般都不愿意向外人出售田地房产,而是优先考虑本族人,或者去典当行典当。

老徐头在这方面果然很有经验,他知道典当了土地、房产的这些人,拿到钱后,要么是去治病,要么是去赌博,要么吸大烟,多半没有能力赎回。那些典当的地,往往就是这样易了主。

因此,老徐头建议胡澄涵在城里开了家典当行。

胡澄涵脑洞大开,当即拍板在城里开了家大东亚典当行,以典当土地、房产为主营业务,不典当其余。

大东亚典当行打出的口号就是:全县田地典当最高价!如果有其他典当行出价高于本行,大东亚典当行如数双倍赔偿差价。

胡澄涵命大东亚典当行的伙计们将典当行的标语写在红纸上,贴满了大街小巷和周边乡镇的显眼处。另外还在大东亚公司自家的流动广告宣传车——红包人力车和货运马车上张贴。

广告密集轰炸的效果非常明显,找上门来典当土地的很快踏破了门槛,这还得感谢上海城内密布的烟馆和赌场。

大东亚典当行这一商业策略直接导致了今后几乎整个上海县因疾病、灾害、吸大烟瘾、欠了赌债等家道中落之人的田地和房产,渐渐地汇集到了大东亚公司的名下。

公司把那些过了当期无力赎回的田地拿来低价租给员工家属耕种。

让上海人看不懂的是,大东亚公司很快屯了不少地,但是因为人手不够,很多地都在那里荒着。

即便是这样,大东亚土地开发公司还在鼓励员工的家属四处去开荒。大家都以为,那位看起来很精明的假洋鬼子,居然干这种折本的买卖,不是钱多得烧了,就是脑袋进水了。

直到十年后,由于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打到了江浙富庶之地,很多富商跑到了洋人保护下的上海租界买房置业。再后来,又因为上海县城的小刀会起义,县城里的富商们也纷纷搬进了租界。

这两件事导致了后来英、法、美租界地价疯涨,由开始的每亩一两多银子飙升到每亩几百两时,而且还一地难求。

那时,大东亚公司出了个规定,公司旗下地产只租不卖。世人这才恍然大悟,那个假洋鬼子开了天眼,能未卜先知,看到十几年后的事情!

随着各式马车、人力车销售量节节攀升,车子各种意想不到的故障也渐渐浮现出来。胡澄涵没有办法从根源上解决这些技术问题,于是抽调人手成立了一个售后维修服务公司,他要求售后维修服务公司必须及时地马车出现的问题和客户的需求及时反馈给工厂。

随着大东亚公司的新式马车被南来北往越来越多的商人所接受和传播,现在生产出来的马车已是供不应求。如果不是受到了钢材产量的限制,甚至可以考虑到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繁华城镇设立分厂了。

看来必须解决铁矿石和生铁的产量问题,得抽个时间跑一趟后世的马鞍山,寻访后世那个巨大的铁矿。

胡澄涵已经打听清楚,当前在南京城的南边,确实有一个叫做“马鞍山”的山。

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马鞍山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早在六朝时期,就有许多名公巨卿、贤达雅士就流连驻足马鞍山,留下众多古迹和文化遗存。

马鞍山这座山,目前就在太平府内,距离太平府府治当涂县不过20里地。,

也就是说,马鞍山这三个字,目前还没有作为一个城镇的名字存在。

胡澄涵幻想着后世那个巨大的钢铁城市和万吨级别的长江深水港,早就心驰神往,恨不得早日将其收于囊中。

大东亚公司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上海滩为之侧目,那个鬼才一般的假洋鬼子胡澄涵更是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想想也是,能和洋大人以及几乎所有的洋行大班称兄道弟的人物,放眼天下,还真找不出来一个。

更不用说,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竟能凭借几件看似并没有多大机巧的马车,吸金无数,成为上海县乃至松江府首屈一指的商业巨擘。

很多大茶商、丝绸商、瓷器商纷纷找上门来,希望通过胡澄涵和各大洋行搭上线,做些洋人的买卖。大家现在都明白了,和洋人做买卖很容易,只要货物质量过得硬,价钱很好商量,而且向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不拖欠货款。

胡澄涵又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提出和这些商人合作,由大东亚公司以现金入股,由胡澄涵出面和洋人谈生意。

这些商人心想,大东亚公司果然财大气粗,事情还没办,就拿着现金来入股,这是何等的气魄。

这足以说明胡掌柜胸有成竹,看好这桩事情。

退一万步,即使合作不成,自家商行也没损失什么,何乐而不为呢?况且,现如今,若是哪家商行和大东亚公司攀上了关系,那就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更不用说成了大东亚公司的合作伙伴。

当然,也有些疑心较重的富商,特别是一些在业内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商人,对于胡掌柜的这一做法甚为不解,这假洋鬼子,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吧?

胡澄涵没时间和他们啰嗦,很快就在各个行业分别选了几家信誉不错、富有进取心的徽商。

为什么都是徽商?后来有好事的人问了。

这难道有什么疑问吗?徽商的名声在外,重义守信,这就不用说了。汪掌柜、胡掌柜和方掌柜祖籍都在徽州,这个也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那为什么要各选好几家?因为这些洋行,每家洋行每年的采购量都很大,一两家根本就做不过来。而且,商人一般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被供应商左右,这是常识。

胡澄涵一个人帮助这么多商行对接各大洋行,纵然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这时候,当初在洋文夜校里教的那些半桶水学生就派上了大用场。

胡澄涵心想,看来这洋文夜校办得真值,想到多年以后,在上海滩和洋人打交道的买办、商人和伙计见了老胡都毕恭毕敬地喊声“先生”,一定感觉很好。

胡澄涵从这些学生中选了机灵的学生,突击培训了一些常用商务英语,然后把他们派到了各个合伙的商行负责与各大洋行接洽业务。

然后,胡澄涵把他们一一引荐给了各大洋行的大班。

虽然这些学生的英语说得还是磕磕巴巴,但是在胡澄涵的疯狂淬炼下,他们在洋人面前倒是毫无怯色。

胡澄涵相信,假以时日,这些学生一定能成为沪上最出色的买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